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正文
叶建良:实现可燃冰开采“中国梦”的领军人

发布时间:2022-10-10

叶建良,我院1985届钻探工程专业本科生、1988届探矿工程专业硕士,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协调人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2017年,叶建良带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团队圆满完成“日产万方、持续一周”的预定目标,创造连续采气60天,产气总量30.9万方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和历史性突破。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潜力巨大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制高点。但如何能够安全可控地对其进行勘探开发利用,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叶建良同志是国内最早研究可燃冰的学者之一,本世纪初在国内尚未开展实质性水合物勘探工作时,他攻读博士的论文就是关于可燃冰的研究。此后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工作期间,组织我国陆域冻土区可燃冰的勘查试采工作,2008年在青海木里地区首次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并随后实施了试采工程。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期间,2016年作为指挥长组织实施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他这一生注定与可燃冰有着不解之缘。

本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采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这种储层类型是我国主要的储集类型,具有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等特点,同时深水区浅部地层松软易垮塌、易井漏,钻探风险极高,开采工作因而极具挑战性。

2016年11月,当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确定日产万方的可燃冰试采目标后,叶建良深感压力倍增,在没有成功经验、没有专用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他带领试采团队大胆创新,提出优化创新试采工艺,实施储层改造,把陆地软土地基改造技术大胆应用到了海洋深水勘探开发,改造后的储层取得了显著效果,是此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关键,是海洋工程在水合物开发技术的创举!也体现出他勇于创新的巨大勇气,是新时代地质人创新精神的最高体现!

叶建良带领试采团队不断反复论证、仔细甄别各种信息,做出了新的井位部署。从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试采材料到现场各个环节严密审查、层层把关,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将试采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试采期间,长期坚守平台一线,亲自召集每天晚上8点的技术研讨,结合现场实施中获取的各类信息,引导地质、测试、工程、模拟人员精细刻画和认识储层特征,对关键环节反复推演,直至深夜。凌晨五点又准时回到指挥部现场,了解夜间生产动态。储层改造的最后一天凌晨四点左右,一个小时内用对讲机与现场值班人员连续交流十余次,落实清楚后才放心离开。

2017年6月12日,试采平台遭遇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正面袭击,海况异常恶劣,这对“蓝鲸Ⅰ号”是场严峻的考验。叶建良坚守现场,为确保平台人员设备安全,保障试采工作持续进行,与平台各部门充分沟通,对台风影响和避台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不移动平台,提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要求试采各部门固定好仪器,台风期间暂停一切室外工作,全体人员值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凌晨4时,风力突然由9级加大至11级,速度超过60节,每秒30米。在整个试采团队众志成城、奋勇顽强抵抗台风的关键时刻,叶建良沉着冷静地指挥各项工作,不仅为奋战中的试采团队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带来了更加坚定的胜利信念。在他的带领下,最终确保本次台风袭击未造成任何人员及设备安全问题。他用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推向世界科技的高峰。

自调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后,叶建良一心扑在试采工作上,要么常驻广州组织试采方案设计、论证,要么奔波各地调研相关技术、装备,回到北京家中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女儿正值高考关键阶段,也不能像其他父母一般陪伴其左右鼓励指导,只能在平台打电话关心询问,内心的焦急与愧疚可想而知。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与海上极度潮湿的环境使得叶建良的风湿病时常复发,在室外四十摄氏度高温的情况下,仍需要穿着秋裤以对膝盖进行保暖。

有一次风湿复发,膝盖疼痛异常,以致无法长期站立,随身携带的止疼药已经用完,只能在同事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去医务室进行膝盖中医拔罐。他本身身材比较消瘦,膝盖处就是皮包骨,皮都烧红了,火罐却仍然无法吸住,多次尝试后才得以成功,暂时止住了疼痛,如此过了三天。虽然疼痛难忍,他在大家面前依然泰然处之,指挥着试采工程稳步前进!

在叶建良带领下,经过试采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余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连续产气2个月,总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实现了水合物首次试采成功、推进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此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非凡成功,2017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天然气水合物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可燃冰的法律地位从此正式确立。

“排除一切干扰,大胆创新”是叶建良惯用的一套工作方法,他常常鼓励年轻人去干、去闯、去创新,他常说“新技术不试怎么知道有没有用,面对挑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无畏艰险,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就会实现”。当面对试采成功后各方的赞誉时,他说到“我们只是推开了水合物研究的一道门缝而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不断探索”。追逐胜利时的奋勇拼搏,成功后的泰然处之,叶建良同志传递给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标准,就是传递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

天然气水合物要实现产业化开发,任重而道远。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贺电中所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叶建良同志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人一定能够实现可燃冰能源“从钻台走到灶台”的梦想。

(转自中国矿业报)




版权信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鄂ICP备05003343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楼    邮编:430074